新闻中心
我国钢结构发展瓶颈及"十三五"发展方向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开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并将其作为推动钢铁行业升级的内容,与严禁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法监管并列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主要任务。 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消耗钢材主要的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方式。尽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钢结构生产***大国,但是钢结构用钢量仅占我国钢产量的5%~6%,远低于发达***20%~3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钢结构发展也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因此,在十三五 时期,如何破除发展瓶颈,大力促进钢结构推广应用,不仅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提高钢材利用档次。 回顾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梳理限制钢结构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促进钢结构发展的对策、制定推进钢结构发展的路线,对促进我国钢结构市场的发展、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促进传统建筑产业升级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月26日,在2016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院长岳清瑞***十三五 我国钢结构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如是说。 三大环节的瓶颈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钢结构的现状及发展的瓶颈问题,岳清瑞说,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据介绍,201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达到5000万吨,产业规模世界***;千吨规模以上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专项施工资质企业突破1万家。2007年~201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保持了年平均增长率15%以上的速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结构大国。目前,社会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这一共识将十分有利于化解我国钢材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
回顾我国钢结构发展历程,目前制约我国钢结构发展和推广的问题有两大类,分别是人员与技术层面瓶颈问题、市场与监管层面瓶颈问题。这两大类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研发环节、工程化应用环节和市场化推广环节。 技术研发环节。在人员与技术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高性能结构体系与高性能钢材应用瓶颈;
第二,钢结构建筑围护体系,特别是住宅三板体系瓶颈;第三,防火、防腐性能,特别是涂层耐久性瓶颈。在市场与监管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钢材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国际间设计规范转换缺失;第二,钢结构抗震设计及产业化标准体系亟须改革完善;
第三,缺乏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市场平台。 工程化应用环节。在人员与技术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钢结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专业设计人员;第二,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技术有待建立;第三,钢结构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技术欠缺。在市场与监管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钢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定位模糊;第二,钢结构质量监督与产品认证的力度不够;第三,设计、施工、生产脱节,效率和效益普遍较低。 产业化推广环节。在人员与技术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存在于以下四方面:***,钢结构住宅体系和围护体系;第二,中小跨度桥梁结构与养护系统;第三,室外裸露钢结构与海洋结构防护;
第四,国标钢材与国外标准代换设计。在市场与监管层面,突出的瓶颈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全产业链的优化分工与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第二,产业化政策、法规、规范体系还不健全;第三,行业监督不到位,恶性竞争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突破发展瓶颈的三大策略 岳清瑞认为,应该对钢结构行业人员瓶颈、技术瓶颈、市场和管理瓶颈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针对人员瓶颈问题,应大力实施钢结构人才战略,建立起多层面的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集全社会之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层次的专业人员梯队,包括高层次人才(院士、专家、设计大师、总工程师、企业家等)、中层次人才(研发人员、设计师、工程师、专业技师、检测师等)和基本操作层人才(技术工人、产业工人等)。当务之急是加强专业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针对技术瓶颈问题,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钢结构研究与教育专项基金,充分利用***重点研发专项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 ,建立企业、学术界及大众创业相互补充的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一是结构体系创新与标准规范改革;二是建筑维护系统配套及产业化;三是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技术;四是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五是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其中,依托***重点研发专项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 ,应重点做好高性能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等绿色高性能结构体系的示范和应用,解决好钢结构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制造、建筑产业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和新型建筑围护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并完善基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信息化技术。 针对市场和监管瓶颈问题,应设立钢结构发展基金,加强钢结构供给侧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务院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的工作。同时,各地要有针对性地扶持集钢结构全产业链于一身的龙头企业或联盟,以点带面,开拓四大增量市场,包括钢结构住宅、中小跨度桥梁、海外钢结构工程,以及海洋、军工和农业市场。 建议从供给侧改革、政策支持和质量监督着手解决市场瓶颈问题。其中,钢结构供给侧改革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二是培育新市场,扩大既有市场;三是开展技术创新,提升钢结构建筑产品的品质与质量。政策支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开展试点示范;二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扶植新型战略企业;三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化解资金压力;四是调整财税政策,鼓励和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五是监管机构应重点加强质量监督,并开展钢结构产品认证工作。 另外,纵观英国和日本等钢结构应用较广泛的***和地区,钢铁生产企业的强势推动起了极大作用。而以前,我国的钢铁生产企业缺乏像英钢联、新日铁那样重视钢材应用研究和工程推广的组织,甚至很少与建筑行业开展交流和沟通。目前,重庆市开始试点成立由钢厂牵头,建筑、房地产、建材企业参与的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推广,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十三五 钢结构发展路线及建议 针对我国钢结构行业十三五 期间如何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岳清瑞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他说,十三五 期间,我国应从技术研发环节、工程化应用环节和产业化推广环节入手,梳理和解决人员瓶颈问题、技术瓶颈问题、市场和管理瓶颈问题,通过企业、科教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相互协作,做好技术攻关、人员培养、市场开拓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好钢结构产业供给侧改革,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实现技术、市场和监管三大目标。 技术目标方面,要解决技术和人员的突出问题,形成全产业链成套产业化技术,提高钢结构生产效率和质量。市场目标方面,钢结构用钢量要突破1亿吨,钢结构出口量要突破1000万吨,钢结构建筑占比要达到15%~20%。监管目标方面,要建立以全产业链为基础的政策、法规、规范体系,统筹优化全产业链的分工和利益分配,降低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的综合成本。 结合以上分析,岳清瑞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做好战略布局。国务院应成立钢结构发展部级联席协调机构,统筹钢铁、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建材行业发展;将大力发展钢结构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一项重要任务予以政策支持,设立***和省级钢结构发展基金,对推广应用钢结构给予金融支持。 二是要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在政府投资的建筑、市政及基础设施相关项目中采用钢结构的比例不小于30%,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及棚改项目中抽出10%开展钢结构建筑示范。 三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落实钢结构建筑试点项目。在全国扶持30~50个集钢材生产、设计研发、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的钢结构集成服务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明确考核目标,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等开展试点,以点带面推进钢结构行业全面发展。 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应用钢结构。各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在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税费优惠、金融服务、用地保障、行政许可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钢结构建筑项目,对开发商和设计单位给予直接补贴,鼓励企业和开发商的项目优先采用钢结构。
五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成立国际钢材与钢结构技术标准协调委员会,建立中国与国际上主要标准体系的转移和对接机制,制定有约束力的钢材相互代换设计的规范,为钢材和钢结构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利用中央外经贸发展等专项资金和政策,推进钢材与钢结构出口和产能转移,从而带动钢铁、建筑、房地产及装备、桥梁等相关产业走出去 。 六是完善产业链条和监管体系。整合现有资源,以试点工程、技术集成、产业联盟、管理创新为纽带,推动钢结构选材、设计、研发、制作、安装、围护、物流、检测、维护、回收一体化建设,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条。健全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组建***钢结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钢结构产品认证。
更多有关桥梁模板 的相关内容请访问我们的公司网:www.yncgmy.com